一、佛法與孝道
衲今晚并不準備講述什么密法法門,而想略談孝順父母的各方面。世界上有許多不同宗教信仰。有些人自稱不信神明、不信輪回及不信因果,并自以為并無宗教信仰,但其實這也正是世上的其中一種信仰。在這些許多不同信仰體系之間,如果要說其分別的話,就必須從其見與其行這兩方面著手判斷。合乎佛教的見,必須是中觀等空性見;合乎佛教的行,必須是與出離心或菩提心相合的修持。這些便是佛教與其他宗教所不同之處。由于在座各位皆為初學者,衲今天就暫不談及佛教之見的方面,而單單說佛教的行持方面。
在行為方面,佛法雖對出家人及在家人在行為上的要求有許多不同的地方,但不論出家或在家,也有許多共通及必須遵守的教法,譬如說我們都必須敬信三寶、不傷害其他生命、孝順父母及尊敬長輩等。在佛化的國家,不但修行人必須奉持比丘戒、比丘尼戒及居士戒等戒律,甚至在制訂國法時亦會包括十善業等,以令國家法律與佛法教義相符合。古代的印度及西藏,乃至許多其他亞洲國家,都是這樣的。在這些國家中,人們凡經過佛像時,必定下馬、除帽而頂禮,對三寶極為恭敬。對長者及父母等,他們十分孝順及尊重。在寺中,長老會被請居上座。在路上,年青人會讓位予老年人。不幸地,佛教在現今年代已經衰微,上述這樣的佛化國家所余無幾。在現今全世界,恐怕只有泰國尚可說是有點兒合乎佛化國家之定義,其他國家有的有佛法弘傳,另一些則沒有佛法,但它們全都說不上是嚴格意義上的佛化國家。在現今年代,即使在佛法盛行的國家,許多人不要說孝順父母或尊重長輩了,他們甚至連三寶也不敬重。在去佛寺朝禮時,許多人抽著煙、到處看,甚至坐下時以腳朝著佛像。在某些國家,衲甚至還見過有人在露天佛像石雕前撒尿,甚至騎在佛像的頭上拍照。
佛教十分注重孝道,在經中有很多開示此方面的教法。可是,現今的人把這些自古以來便有的優良傳統置諸不理,這是極為可悲的現象。在西方文化中,以前并無佛法,佛陀也未曾在西方示現說法,所以大部分西方人不信因果及業力規律,以致其行為及心態與我們不同,這是可以理解的。東方人卻不一樣,我們自古以來便有佛法及各文化中的傳統孝道思想,也多多少少知道因果規律,但現今的年青一代卻不孝順父母,這是極為悲哀的。
二、孝順父母之合理性
從因果的角度來說,不孝順父母之果報尤為深重,殺害父母更與出佛身血及殺阿羅漢等同列為最重的五無間罪業,其果報是苦報中最重的一種。對出家人而言,其師父是功德田,若略有冒犯便會種下極大的惡因。毀謗、背叛或傷害自己的師父者,不論怎樣努力修行亦難以成就。對在家人而言,父母即其功德田,若在侍奉父母時略有不是之處,其業障已十分深重,何況冒犯、傷害、不敬及不孝呢!我們若只以不屑或發怒之目光望一望父母,其果報已不堪忍受了。這些果報并不像其他苦報一樣在未來世才成熟,而會在今生起馬上開始遇到報應,而延至未來許多生中,這是因為此一類業力至為深重的緣故。反過來說,若孝敬父母,便能極為迅速地積集無量功德及福樂之善因種子,而且在今生中已經會開始遇到善報,而延至未來生中。總之,在一切圣眾及凡眾中,今生之父母及師長是尤其特別的功德田,凡對其所作之善業或惡業之業力均極為深重。
為什么不孝的果報會特別深重呢?這是因為父母對我們恩重的緣故。《佛說入胎經》對母親懷孕期間的感覺有頗為細致的描述,這些感覺全是痛苦的。在把小孩生出的時刻,即使是在現今醫學發達的年代,母親仍然可說是冒了極大生命危險而把我們生下來的。在我們出生后,母親片刻不離,從此她便沒有了自我、沒有社交生活及任何私人時間,而把我們視為世上最重要的中心。在出生至成年之間,全賴父母的照顧,我們才得以存活。父母為了我們的利益,什么都愿意做,甚至在維護子女利益時生嗔,或是為了讓子女有更好的生活環境、教育及物質生活,而不惜造作極大之惡業。在父母死時,他們把最好的、畢生辛勞而累積下來的財產全留予我們,所帶走的不外乎是為我們而作的種種惡業。如果我們細細思維以上這幾點,便會發覺父母之恩重如山,根本無法量度或形容。知道了這一點,我們便會明白盡孝道的合理性。由于父母的恩德極重,我們與父母間的業力關系非同尋常,所以只要對父母略微不孝,一彈指間便已會積下極重的惡業。衲知道有些人會在心中想:“我的父母并非如此仁慈,他們只是因為情欲才意外地懷孕了,他們對我從不疼愛或照顧,所以談不上有什么恩德!”這樣想是很膚淺的想法。大家可以想想,我們已經在六道苦海中輪轉了無限次,但至今仍未出離,甚至還常常處于三惡道中受苦,這全因不懂佛法、因果與業力的緣故。現在大家有緣坐在這里聽聞佛法而學習脫離三惡道苦、出離輪回甚至成就無上佛境的方法,又有這個可用于修行的人身以達上述目的,這全拜父母所賜。就算父母并非有心懷孕,即使他們曾有過墮胎的念頭,而且他們后來也未曾照顧過我們,甚至對我們從小拳打腳踢,但我們畢竟還是出生及成人了,而且更遇上了這百劫難遇之成佛的機會,就算這并非父母刻意為我們所作的安排,但若沒有他們賦予的人身,我們便斷不可能有此機遇。單從這一點來衡量,父母之恩已經極深了。
三、孝順父母之利益
作為大乘佛教徒,我們都發愿成佛。若欲成就無上佛果,我們必須具備菩提心。若要成就菩提心,又必須先成就慈心及悲心。要生出慈悲,依賴對眾生感恩欲報的心作為先決條件。欲對眾生報恩之心,又必須先感到眾生對自己有恩。要覺知眾生之恩重,必須先知今世父母之恩深。所以,我們的成佛與否,取決于有否念及父母之恩德。我們可以說,不念父母恩德,就不可能成就佛果。從這角度來講,孝心是成佛的必需條件。
即使撇開成佛的目標不談,而只說今世中的世俗層面,念父母恩仍然十分重要。為什么這樣說呢?我們分析一下,許多人都希求和平,他們整天集體跑到街頭上,手拿反戰標語牌,歇斯底里地喊著要求和平的口號,可是這樣做有用嗎?他們要求和平,但其手段其實已經表現出一種嗔心。用憤怒及野蠻的方法來爭取和平,根本是不可能的。如果他們靜坐或哭求,或許還能感動某些人。在國家層面上,不少國家以維持和平為藉口,而不斷擴大軍備、發展高科技武器,這也同樣不合邏輯。以殺人的武器來爭取和平,怎么可能合理呢?懷著傲慢或嗔恨心而要求和平,又怎么可能成功呢?總之,以與和平相反的手段、心態或工具謀求和平,都是可笑的,而且絕不可能實現。唯一能導致和平的法門,是降伏自己內心的敵人──貪、嗔、癡等煩惱。唯一有效的方法,正是佛法。這個世界,就像一片長滿荊棘的大地。在這片大地上赤腳行走,自然會被刺傷,這就好比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會碰到不如意的人和事一樣。父母輕輕罵一句,我們就不高興了。我們走在馬路上,本來心情好好的,但陌生人隨便來一個不友善的目光,我們便馬上會生氣。我們當然想永遠避免不如意的人和事,但這是絕不可能達成的,就好比我們無法把長滿荊棘的大地鋪滿軟墊以令自己不受傷的道理。可是,如果我們能消除敵意,便好比穿上了一雙鞋,不論我們走到哪里也不怕荊棘了。這樣的話,不論客觀上世界和平與否,我們自己肯定會享受和平的心境。祖師曾說過:“我們無法改變所有眾生,但如果我們改變自己的心,便等同改變了所有眾生!”這是很有道理的嘉言慧語。如果所有人都能這樣,也就達到世界和平了。
但為什么我們管不住自己的心、無法消除敵意呢?這是因為我們有與生俱來的我執、自我中心的思想。我們視自己為世界的中心點,一切都必須圍繞我們及順著自己的意愿而存在及運作,所以我們不理別人死活,而只懂照顧自己及自己的家人、財產、國家或團體的利益,我們的一切行為亦與此相應,乃至對父母不尊重或對朋友不友善等等。我們當然欲得快樂,但我們的心及因其牽引而表現出的談吐及行為,卻無一不是導致痛苦及杜絕快樂的因,所以我們根本沒法得到快樂。若想得到快樂,就必須培養善心、慈心及悲心。一天還有這種“我!我!我!”的心,善心、慈心及悲心便永不能生出,以致我們無法得到真正的快樂。若想生起善心、慈心及悲心,必須念眾生之恩德。眾生對我們有何恩德呢?答案是:因為他們在過去生中必定曾當過我們的父母,所以他們的恩與我們今世之父母的深恩相等。可是,若我們連今世父母之恩也不念,又如何能念及眾生恩呢?所以,現在我們得到結論:要得到快樂,最終必須先對今世的父母念恩。換句話說,念父母恩是令自己快樂的方法,也是達致個人與世界和平的方法,更是成佛的方法。
作為居士,我們應當好好孝順及侍奉父母,對他們善加照顧,這是因為他們對我們恩重如山,而且還因為這是對我們自己今世及未來世皆有深遠利益的行為與心態。
四、報父母恩之方法
不論父母是否依然健在,我們都應盡力報其恩德。如果父母健在,我們不盡孝道,卻待他們身后才撫棺痛哭,把尸體供在最昂貴的棺木中,把花、香及食品供在靈前,這樣做毫無意義可言,而且死去的父母也受用不了這些供品。花是對眼根與視覺而供的,香乃對鼻根與嗅覺而供,食物則對舌根與味覺而供。死去的肉體不再有視覺、嗅覺或味覺,再供這些東西又有何意思呢?我們應該趁父母仍在生時,多加關心及常常侍奉。在他們過世后,我們亦宜以真正能利益他們的方法來盡孝。今天衲對這些方面欲作一點講解,以免大家墮入民間習俗的誤區。
(一)如何利益仍在生的父母
如果父母仍然在生,我們除了在生活上盡力侍奉外,亦可以特別為他們的長壽而供一尊或多尊無量壽佛像(Amitayus)。供養這尊佛或白度母等其他延壽本尊之圣像或圖片在佛壇上,配合每天虔心祈求,便有令父母長壽之緣起。不論是金屬佛像或圖片,必須先請有德大師開光,佛像更需如法裝藏。至于佛壇上其他供養對象及供品要求等,衲早已說過多次了,今天不再重復。(注:詳見于法師之《福慧明燈》等著作中)
我們亦可以代父母供僧、供燈、布施或作任何如法之修行,這樣亦可利益父母。在各種修行中,尤以主要用身體進行的修持法門最能利益父母及先祖,這是因為我們的身體源自父精及母血,所以它其實正是父母乃至歷代先祖之身體的延伸品,以這個來自他們身體的肉身作善業,由于這種特別密切的關聯,便能為他們帶來最大利益。可是,哪些才算是“用身體進行的修持法門”呢?我們供曼達(注:見法師著作《心生歡喜》)、守持大乘八關齋戒(注:見法師著作《福份無量》)、代他們朝圣及繞佛、作三十五佛懺等禮佛修持,這些全屬主要以身體進行的修持法門。如果我們捐血救人,這亦算是利用此身體所作之善業類別,所以也必定會為他們帶來很大的利益。
(二)如何利益已往生的父母
如果父母剛剛過世,我們宜以恰當的方式處理其遺體。葬法主要分天葬、水葬、土葬及火葬這幾種。天葬是最好的葬法,因為這類似大乘中的身布施,其功德十分大。佛陀在其前生中,便曾多次對有需要的眾生布施頭、身、手及血等。人的尸體如果葬在土中,其實最終亦會腐壞,倒不如用來作布施善行。可是,天葬在西藏以外的地區恐怕無法實行。
水葬是次等的葬法,其正確做法是把尸身綁上大石,沉于無龍族居住的水域,否則會沾污了龍族之居處,反對后人不利。當然,這里只是略為介紹水葬方法而已,這葬法在香港及西方國家無法實行。
土葬是第三等葬法。漢人習慣替先人挑選墳地,篤信風水,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墳地風水佳,對先人雖并無好處,但對后人卻的確有某些利益。
除卻高僧及福報極大者之例外情況外,火葬是最下等的葬法。曾作很多惡業者,在火葬時的煙會令地區的世間神靈不高興,所以這對任何人都沒好處。若我們實在必須采用火葬,便應謹慎地處理骨灰。現在漢地流行把骨灰供奉在寺院中,但這并非佛教的傳統,而且十分不好。把骨灰放在家中天天對其上香,同樣亦違背佛教傳統,而且這樣做其實對先人不但不會帶來利益,反而可能會對他們不利。如果能力所及,我們應把骨灰混以泥土,造成若干尊不動佛(Akshobya)的泥像,并請大德誦經開光,然后把佛像投放于海洋中。如果這樣做,對先人的利益極大。如果我們無條件造佛像,便應請大德為骨灰誦經,然后把骨灰帶往圣地朝禮,最后把它撒在干凈的山上或海中。
在父母或親人死后四十九天中陰期中,我們應盡力多作供僧及延請僧眾誦經,自己亦應不斷祈愿他們能再次轉生為人及遇上佛法,并早日脫離輪回。
許多人把先人骨灰或照片供在家中,天天對它們供燈、上香及供奉飲食,這樣做對先人并無好處,反而有可能帶來傷害。先人的心識早已輪回在六道中的其中一道去了,所以根本無法受用我們的供奉。依佛教傳統說,若受供養的人生前曾作許多惡業,現在投生地獄中,我們對他們前生的照片或遺灰上香及叩頭,反而會令他們的痛苦增加。如果大家欲以照片紀念先人,在家中放一張小小的照片即可,不必對其上香或供奉。衲知道漢人向有追思祖先的傳統,所以在此提一個折衷的建議:我們可把先人的照片放在佛像的下方,在供桌上放上供品或上香,為先人祈愿脫離輪回。在這樣做時,我們其實是在為先人而供佛,而不是對先人上供。如果能這樣做,便既紀念先人,又不違反佛法,且更為先人帶來實際利益。不論先人現今投生在六道中的哪一道,如果我們這樣地代他們供佛,他們都能得到利益。此外,如果我們代先人作薰煙供養(注:見法師著作《本尊海會I》),亦可為他們帶來大利益。
最終來說,如果我們多多行善、戒除惡業,這樣便是報父母及祖先恩德及利益他們的最有效方法。
受優婆塞戒,先學世書。既學通達,如法求財。若得財物,應作四分。一分應供父母、己身、妻子、眷屬。二分應作如法販轉。留余一分,藏積俟用。
——《佛說長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