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慈母悲 報恩孝親》 因果事例篇 孝子李忠,事母至孝,地震來臨,山崩也繞道

李忠,是元朝晉寧人。在他年紀很小的時候,父親就不幸去世了。從此以后,他和母親兩人相依為命。

自從父親過世后,他的母親就開始身兼兩職,默默承擔(dān)起家庭的重任。平時,她的母親外出耕田種菜像男人一樣維持著家庭的生計,回到家中,又要紡紗織布,打理家務(wù),教育子女,盡心為孩子營造溫暖的家庭氣氛。母親克勤克儉的生活作風(fēng)和謹守節(jié)操的堅忍意志,讓李忠耳濡目染、牢記在心。

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dāng)家”。李忠不僅早早就懂得如何去體貼和照顧母親,還以幼小的臂膀努力分擔(dān)著母親的辛勞。

察覺母親口渴了,他就為母親端茶倒水;母親外出勞作回來,他就幫母親按肩捶背;一個人在家的時候,他就學(xué)著母親的樣子,清掃做飯。夜幕降臨了,他就準備好洗腳水和床被……不知不覺中,他學(xué)會了劈柴挑水;農(nóng)忙季節(jié),他小小的身影已經(jīng)陪同母親一起忙碌在田間地頭。

李忠時時處處都念著母親的辛勞和需要,把家中最好的一切都奉獻給母親,還想盡方法替母親分憂解愁。孩子的孝順,成為了母親強而有力的精神支柱,就算自己再苦再累,也覺得非常值得。喪失親人的精神傷痛,就在母子之間相互的愛與關(guān)懷中,被撫平。饔飧不繼的日子,過得也并不覺得艱難。

鄉(xiāng)親們看到小小年紀的李忠,對母親如此孝敬,做事勤奮努力,都深受感動。他們不但常常伸出援助的雙手,還紛紛以李忠為榜樣,來教育自己的子女。村里出了這樣至孝的孩子,是全村人的榮耀。

大德七年八月的一天,李忠家所處的郇保山一帶,突然發(fā)生了猛烈的大地震。劇烈的震波突如其來,使整座山都在為之移動。震波所及之處,房屋都在頃刻之間轟然倒塌,成片成片地被夷為平地,被壓死的村民,慘不忍睹。

就在劇烈強大的震波攜帶著郇保山被震飛的山頭,沖向李忠家的千鈞一發(fā)之際,奇跡發(fā)生了:震飛的山頭突然分做兩支,呈V字型,從兩側(cè)繞過李忠家的房屋,一直到五十多步以外的地方,才又合攏在一起。李忠的家,就這樣在強震的災(zāi)難之中得以幸免。被震災(zāi)毀壞的一萬零八百個區(qū)域一片狼藉,百姓死傷不計其數(shù)。然而,無情的地震似乎也懂得敬畏孝子,在快到李忠家的時候,能繞道而過,使得至孝者李忠家能得以保全。


按:翻開人類歷史,天災(zāi)幾乎從未曾斷絕過。而確鑿的史料,同時也記載了許多至孝者身上發(fā)生的,瘟疫不侵、水火風(fēng)雷不殃、孝感天地的故事。這種真實的事跡,充分證實了行孝行善之人,最能夠得到上蒼的眷顧與保護??v使是在危難關(guān)頭,他們也能夠趨吉避兇、化險為夷。天道無親,恒與善人,而百善之首,以孝為先。孝子至誠的孝心孝行,是人的天性,本與天地大道相應(yīng),人人可行,人人必行。我們何樂而不為呢?孟子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孝愛是天地生靈萬物和諧的根本。


若有男女依母教,承順顏色不相違;一切災(zāi)難盡消除,諸天擁護常安樂。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后翻頁,上下(↑ ↓)上下滾動。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