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于:學佛網
這是發生在身邊的真實事情。主人公我們姑且叫“張某”吧。張某的不孝舉動和所受的報應要從他父親的歷史說起。
張某的父親出生于上世紀20年代初,抗戰期間畢業于成都的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這是黃埔軍校的分支。參加過抗日戰爭、國共內戰,解放戰爭期間歸順人民解放軍。
但建國以后,尤其是文革期間,他父親由于黃埔軍校的這段歷史,遭受到嚴重的沖擊和批斗,身體也垮了下來。年輕的張某也備受他人歧視,由此張某十分怨恨父母,把自己的不順全部歸到父母身上。長大后對待自己的父母非打即罵。
鄉里人說得最多的是關于他父母的死。上世紀80年代,農村家家還要送公糧,一年秋天,張某和他父親去鄉里送公糧,由于路途遙遠,到中午還沒到,老人又渴又餓,叫兒子停下來,拿點油散子給他吃(注:油散子是我們江蘇的一種面食小吃,相當于北方人吃的干饃),張某痛斥父親,說父親一點路都走不了,諷刺父親當年打鬼子的勁頭哪里去了,罵父親作假偷懶,后來老人回家后又氣又累又餓,當晚就心臟病發作去世了。張某的父親去世后,他的母親更沒有人管了,張某很少去看自己的母親,對老人的吃住、健康更是不聞不問。有天村里有老人發現張某的母親死在屋里已經多日,身體都已發臭,桌上放著半碗水泡的油散子,發了霉……
奇怪的事在后面,張某父母相繼去世后不到半年,省里下發了文件,要尋訪當年的老革命、老軍人。我們市里當時就兩個人是黃埔軍校出來的,上面的人很重視,說找到老軍人后經濟上要好好補償,讓老軍人們安度晚年。據說當時省里對黃埔軍校老軍人的補償標準很高,首次就要發幾千元,80年代的幾千元很值錢了,況且后面每個月還有固定的退休補貼。可惜,當上面的工作人員下來調查時,張某的父親都去世半年多了,這筆錢張某自然一分沒有得到。按照農村的傳統,一般老人上了年紀,自己要是有點錢或者有什么收入,都很樂意給子女,張某落了空。他就是我們鄉里的恥辱,鄉里面把他作為反面教材,說,要是這個畜生孝敬父母,后面日子不就好了么?
大報應還在后面。張某是做屠夫的,他的兒子小張也學著殺豬賣肉。小張和他父親一樣,既不好好學習,也不孝敬父母,還在外面結識了一幫小混混,忙時殺豬賣肉,欺行霸市,閑下來聚眾賭博。有一次張某拿出當年教訓父親的口氣訓兒子,結果父子倆發生沖突,張某被兒子痛打一頓。從此以后,小張也開始動手打罵父母。
更讓人譏笑的是,張某和自己的兒子小張,父子倆爭客戶,又打又鬧。小張帶人打砸自己父親的市場攤子,鬧到最后,但凡是自己兒子的客戶,張某再也不敢做他們生意。
由于小張自己賭博成性,自己賭輸了或者有時候缺錢花,又找老張夫妻倆要,次數也越來越多,給少了或者不給,又是一頓打,家里的東西也是一陣砸,鬧到有的時候老張聽人說自己兒子回來了,忙出去躲起來,不敢回家。
筆者的老父親有一次在外辦事,看到小張扇自己父親的耳光,對他的父親張某追著打,張某一邊逃一邊“吵冤枉”(江蘇某地的方言,喊冤枉的意思)。筆者的父親痛心的說,他活了五十幾年,還沒有看到世上竟然有這樣的逆子,打自己的長輩,真是報應啊!
以上的事情都是過年的時候筆者和親人團聚,大家聊到的真人真事。發生在蘇中某縣,因為考慮到影響,我就隱去了具體的地點。這些事情也是發人深省,教訓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