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蔡禮旭老師講述的《幸福美滿的人生》很受啟發。中國文化的核心是道德。中國的道就是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這五倫關系。德是教導人類如何順從大自然的法則,不違背做人的原則。而我反思自己的人生歷程,覺得沒有盡到孝道。
我的小學是在批孔的斗爭中、張鐵生的白卷中、反擊右傾翻案風之中度過的。我清楚的記得在上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媽媽帶著我去鄉下的姥姥家走親戚,遇到村里的一個長輩,媽媽讓我給他打招呼,我根本不聽還振振有辭的對我媽說:“我才不學孔老二那一套哩”。這是整個的社會大環境給我的影響。
由于媽媽工作忙,我從一歲多就被送到姥姥家,姥姥家境好,對我也疼愛有加。所以我一直很孝順我的姥姥。可是我奶奶家很窮,那個時候好像聽我媽媽說你奶奶家很窮,所以打心眼里就看不起我的奶奶家,還聽我的媽媽說我奶奶不講干凈,也不會做飯,雖然我吃了奶奶做的飯也并不覺得難吃,可是由于媽媽說我奶奶的話已深印在腦海里,所以小時候也總是有點嫌棄奶奶,還經常和奶奶吵架,在這里替我的媽媽懺悔她老人家無意間所說的話而造成我對奶奶的不善。可見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是多么的深刻。雖然我媽媽很善良,對我爺爺和奶奶很孝順,我奶奶活到95歲一直是我媽照顧她。可是也許是她不經意間說的話卻影響了我很多年。沒有學佛之前我真的不懂得孝道,在奶奶每次過生日的時候我也很吝嗇,只是買很少的東西去祝壽。幾乎沒有給我奶奶買過一件衣服。我做的真是太差了。我在這里深深的懺悔。
沒有學佛之前,我哪里懂得孝順父母尊長是為自己種特大的福田呢!我們家鄉有出門的閨女正月初二到十五期間給父母送餃子的習俗。那個時候我一心想的都是自己的兒女,結果竟把這個事忘得一干二凈,到正月三十那天我弟給我打電話說:“姐,你怎么不給咱媽送餃子呢?”而我卻說:“我真的忘記了,這只是個形式,為什么咱媽這么在意呢?!”我弟很孝順的說:“姐,咱奶奶一直住在咱們家有咱媽照顧,咱三個姑姑每年都一起來給咱奶奶送餃子,咱媽就你這一個女兒,連個餃子也不送,你讓咱媽怎么想呢?”我弟說完后我才上超市買了速凍水餃送過去了,看到我媽媽有點不高興的樣子。當時我還不解地在想這點小事媽媽為什么會生氣呢?
另外我特別愛頂撞父母,不讓他們說我一句,逢年過節走親戚看望父母買禮品也有點小吝嗇,買多了還有點心疼。可是對我的兒女的疼愛真是勝過孝順自己的父母,這是多么有悖倫常的做法啊。給自己買衣服倒是很舍得,只要自己看中的一般情況下再貴也買。有時給父母買衣服卻是買便宜的衣服,有時給父母買的物品多了還有點小生氣。隨著年齡的增長雖然也漸漸地比以前孝順了些,但是在對父母說話方面卻一點方式也不講,總覺得對自己的父母親說話干嘛要那么客氣呢?又不是外人,真是把倫常大道都弄顛倒了。
對公公婆婆也總是埋怨他們太偏心眼,有時看到丈夫給公公婆婆買東西心里就很生氣,由于心里對他們家有怨氣有賭氣的情緒在里面,所以看到公公婆婆等等家里的人也是陰著個臉,說話沒好腔,眼光不和善,表情不燦然。到最后,我的丈夫也不去我媽媽家了。
在我沒有學佛之前,我心里郁結著一股強烈的怨氣,心里想,公公婆婆你們就偏心吧,我一定要爭口氣,可是心有怨氣對公公婆婆不好,怎么能夠順利呢!?結果是處處不順,結果那段時間工作不如意,學生很叛逆,我心中用充滿怨氣而勾畫的事業成功、兒子聽話、愛學習的藍圖竟是那樣的不堪一擊。這么深刻的教訓期望我說出來,讓大家以我為戒,好好的孝順父母尊長。學佛之后我看了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書籍,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真的覺得以前的我簡直狗屁不懂,我現在學佛之后才知道孝順父母是為自己種最大的福田,父母尊長是根,只有根深才能枝繁葉茂!
菩薩又示眾曰。諸善男子。人之一身。父母所生。父母所育。現前爾等種種營謀。種種受用。即使父母。不曾與得一錢也。還是父母生卻你身。故有今日。萬事身為大。身為本。從本而推。豈不是父母之恩。難言難盡。所以佛言。于父母邊出一高聲重語。尚獲罪無量。況今有甚于此者耶。若言父母或以不堪相加。不得不諍。則是視父母如路人矣。只可歡然順受。父母自有感悟之日。決不得爭個你非我是。做逆天背倫之人。
——《西方確指》